close

一看開頭就覺得敘述故事的手法很特別,作者真是別具巧思。

會對女主角學習識字的過程感到興奮(!?)... 我也不知怎麼形容,就是覺得很有意思就對了,喜歡文字魅力的人想必會跟我有同樣感覺。

整本小說的結尾尤其令我震撼~~

"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

"人類,在我的心頭縈繞不去。"

對於人,我跟死神有一樣的感想。

謝謝小妤借我看這本好書,推薦給大家,值得反覆咀嚼。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值得靜下心閱讀的一本好書


(以下文字節錄自博客來)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

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

9歲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在戰亂中被迫送到寄養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賽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為的是要紀念自己永遠失去的家庭。

寄養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貧困的區域,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火時時威脅人命。莉賽爾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 ,惡夢不斷。養父為了讓她安眠,於是為她朗誦手冊內容,並開始教她識字。

學會認字進而開始讀書的莉賽爾,儘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卻發現了一項比食物更讓她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用偷來的書繼續學習認 字。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 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鄰居朗讀故事,安慰了每顆惶惶不安的心,潛移默化改變了原本粗鄙的性情。

對照著戰場上萬人之間的爭奪殘殺,莉賽爾藉由閱讀與文字所散發的力量,讓死神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戰場上的靈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奧: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自內心的關愛呢?

多年以後,死神前去迎接莉賽爾的靈魂。死神坐在喧囂的大馬路旁,忍不住感嘆道:「人哪!人性縈繞我的心頭不去!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  

 

好評推薦

★引人入勝、力道強大的敘事……若沒了文字,我們人類什麼也不是!死亡,不再狂傲!——華盛頓郵報

★一個獨特的故事。——柏克萊大學圖書館館長法蘭西絲卡‧戈史密斯

★這個故事會改變你的生命。(主角)莉賽爾展現一種無可置疑的人性希望,在戰火、貧困、殘酷的環境中可以仰賴的希望。——紐約時報

★足以和《安妮的日記》與《夜》等書並列經典作品之林!書中的哀愁與悲劇,像黑白電影一般掠過讀者眼前……(情節)不斷擾動著讀者的心緒,又充滿無窮的詩意美感。——今日美國報

★本書足以和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裡面的肅穆、安慰人心的黑色幽默相提並論。——時代雜誌

★高貴、省思、感人、美麗、不可忽略。——Kirkus雜誌

★一大成就,不論是篇幅或主題,在在挑戰讀者。——出版人週刊

★年度最值得期待的作品。——華爾街日報

★《偷書賊》這個故事乃是對於生命、文字所發出的禮讚,令人不僅想讀它,更會永遠記得它。——The Horn Book Magazine

★獨樹一格的故事敘述。——School Library Journal重點推薦

★這麼感人的小說,會讓好多讀者熱淚盈眶。——Independent on Sunday

★作者的說故事技巧高超,故事非凡又催人熱淚,一氣呵成。——The Guardian

★了不起!這麼美、這麼令人激動的故事,讀完後如餘音繞樑三日,讓人感同身受。——Sunday Telegraph

★一個引人入勝又賺人熱淚的小說……會在讀者心頭縈繞不去。(本書)簡直到了完美的境地。——VOYA(美國唯一針對以青少年為工作領域之圖書館、教育工作者所發行的刊物)

★這本書太特別了,一開頭就深深吸引了我。……書中最引人入勝的就是結構。死神這個敘事者不斷穿梭時空,在故事現場和當代的讀者面前敘述故事的發展、人物的結局……——教育學家Susie Wilde發表於Children Literature刊物上的評論

★本書的人物立體活潑,故事情節感人至深,不但會令閱讀經驗豐富的青少年讀者喜愛,更會受到成人讀者的歡迎。書評家認為這本小說將「書」這個物品轉化成為無價寶藏,一定能受到讀者的歡迎。——Bookmarks Magazine

★這個故事裡的人物角色非常吸引人,除了「文字的力量」這個重要意義之外,更是一個小女孩勇敢面對殘酷環境、找到人性關懷的感人故事。——Booklist

 

還有改編成電影,但電影我沒看過就不予置評。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值得靜下心閱讀的一本好書

 

(以下文字節錄自維基百科)

《偷書賊》(The Book Thief)是由澳洲小說家馬克斯·蘇薩克(Markus Zusak)所創作的一部反戰小說,於2005年出版。《偷書賊》於紐約時報暢銷榜上占據超過230週。中文正體版由呂玉嬋譯,木馬文化於2007年出版。

故事以死神為第一人稱敘述,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期間,莉塞爾因為父母是共產主義分子,因此無能力照顧她和弟弟,只好將兩人交由別人領養,莉塞爾的弟弟在前往慕尼黑的火車路上因病死去,死神去收取莉塞爾弟弟的靈魂,這是死神第一次見到偷書賊(莉塞爾),自此弟弟死去的陰影便常常成為莉塞爾的噩夢。

在弟弟的葬禮上,莉塞爾撿到了她人生的第一本書《掘墓工人手冊》,但她並不識字,只是保管著那本書,這是偷書賊第一次的偷書。

接著,莉塞爾被送去了天堂街,這個將從此改變她人生的地方,莉塞爾忍痛和親生的媽媽分開成為修伯曼和羅莎的女兒,她的養父修伯曼是一個公正客觀的好人,總是溫柔冷靜的面對一切,養母羅莎是一個看似脾氣暴躁但卻能溫柔的包容面對各種狀況強韌的女人,因為和媽媽弟弟分離而讓莉塞爾常在晚上做惡夢,每當莉塞爾做噩夢時,修伯曼會走到她身邊安撫她,在每次惡夢之後的時間就成為了修伯曼和莉塞爾的讀書時光,莉塞爾撿來的《掘墓工人手冊》成為了教材。

莉塞爾也在天堂街認識了她此生最好的朋友魯迪,當時德國不時就會有空襲警報,所有人必須躲到防空洞裡,就在大家因空襲而心中充感恐懼與不安時,莉塞爾開始為大家朗讀,把文字的力量帶給了防空洞裡的每個人,讓大家的心也因此安定了下來,躲過了空襲警報。

一日,養父於一次大戰時的戰友的猶太裔遺孤麥克斯前來投靠,但時藉納粹黨執政,養父只好將他藏在地下室,莉塞爾漸漸的和他成為了好友,每天為他讀書,麥克斯也自己畫了一本書送給了莉塞爾。

同時莉塞爾也因為第二次的偷書讓鎮長夫人發現莉塞爾對書本的渴望,進而常常藉由莉塞爾去送還送洗衣服的時間邀請她到書房念書。

後來,遺孤離開了,養父亦被徵召當兵,莉塞爾繼續在鎮長夫人處偷書看,度過了一段還算平靜的日子。

後來,養父回來了,不過盟軍空襲慕尼黑,莉塞爾的養父母及朋友都躲不過這場浩劫,死神去帶走他們的靈魂時,再次見到了莉塞爾,因為莉塞爾當時躲在地下室寫下她自己的故事,而成為了唯一的倖存者。

 

 

獎項

獲頒美國圖書館協會舉辦之Pintz獎

榮獲2006年Book Sense兒童文學類年度選書

榮獲2006年Exclusive Books Boeke Prize獎

榮獲2006年邦諾書店(Barnes&Noble)「發現新人獎」

2006年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獲頒Kathleen Mitchell青年作家獎

獲頒「全國猶太圖書協會」小說獎

獲頒「猶太圖書館小說獎」

入選「澳洲書商年度選書」

入圍美國鵝毛筆獎2006年度最佳青少年/成人小說

入圍澳洲圖書產業獎「年度選書」及「文學小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全站熱搜

    文藝肥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